想在拥挤赛道里找到机会,核心是 “不跟大部队挤同一条路”—— 结合行业趋势、别人的成功经验和专家建议,从细分人群、技术 / 模式创新、用户体验三个方向找突破口。下面用具体案例讲清怎么落地:
先明确赛道核心逻辑,再给 “伸手就能用” 的创新方向:
1. 游戏 “搜打撤” 赛道(先解释:就是 “搜资源 + 打对手 + 能撤退” 的玩法,比如落地捡装备、打不过能跑)
现状:大厂已卡位 —— 腾讯《三角洲行动》每天 3000 万人玩(DAU:日活跃用户),网易《暗区突围》逆势涨到 1000 万日活,想直接做同款很难。
差异化方向(附落地案例):
题材融合:别只做 “军事对战”,加小众题材。比如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加 “中式微恐”—— 地图用老宅子、祠堂,搜资源时会遇到 “纸人引路”“风水机关”(比如触发罗盘才能开宝箱),画风区别于大厂的硬核军事风,吸引喜欢恐怖游戏的玩家。
玩法微创新:加 “社交属性”。比如做 “组队搜打撤”—— 队友能共享实时资源图,撤退时能拉倒地的队友一起走,赛后还能在 “战术房间” 复盘路线(像打麻将后复盘牌局),解决传统 “搜打撤” 游戏 “组队像单机” 的问题。
2. AI 陪伴硬件(就是能跟人聊天、有特定功能的 AI 设备,比如 AI 音箱、AI 玩具)
趋势:AI 玩具是增长最快的品类,头部公司都在做 “能共情” 的设备(比如能识别情绪)。
机会点(附落地案例):
盯 “垂直人群”:别做 “全家能用” 的通用款,盯某类人的具体需求。
▶ 老年人款:做 “AI 陪聊收音机”—— 能语音提醒吃药(“张阿姨,上午 10 点该吃降压药了”)、一键连子女视频,还能聊 “老话题”(比如讲 80 年代的老歌、教广场舞),比普通 AI 音箱更懂老人需求。
▶ 儿童款:做 “AI 情绪绘本机”—— 能读绘本,还能通过摄像头看孩子表情:孩子哭了就说 “宝宝是不是觉得故事里的小熊可怜呀?我们一起安慰它吧”,孩子笑了就加互动游戏(“我们来模仿绘本里的小鸭子叫好不好?”)。
场景延伸:从 “在家陪” 到 “帮做事”。比如把 AI 陪伴延伸到 “医疗辅助”—— 做 “AI 康复陪伴仪”,陪中风患者做手部训练(“我们今天握球 10 次,加油!”),还能记录训练数据发给医生,解决患者在家训练没人盯的问题。
3. 生成式 AI(就是能自动生成内容的 AI,比如 AI 写文案、画图片)
资本动向:2024 年全球投了 560 亿美元,重点在 “能生成 3D / 视频” 的 AI 和 “通用 AI 技术”(AGI),但大厂多盯大场景,小团队有缝隙。
差异化路径(附落地案例):
做 “行业专用工具”:别做 “所有人都能用的 AI”,盯某行的具体痛点。
▶ 医疗领域:做 “AI 放射科助手”—— 医生上传 CT 片,AI 自动标出可能有结节的位置,还生成初步报告(“右肺下叶有 5mm 磨玻璃结节,建议随访”),帮医生节省看片时间。
▶ 电商领域:做 “AI 中小商家模特”—— 小服装店上传衣服,AI 自动生成 “模特穿衣服” 的图(可选不同身材、场景,比如办公室、街头),不用花几千块请真人模特。
低成本落地:别做 “大模型”,做 “轻量工具”。比如给小餐馆做 “AI 订单助手”—— 顾客发微信说 “要 2 份炒饭、1 瓶可乐”,AI 自动识别订单,同步到后厨打印机,还能统计每天卖多少份炒饭,年费只要 300 块,比装复杂的收银系统便宜。
|
案例 |
具体差异化动作(可复制的细节) |
成果 |
|
PMPM 护肤品 |
1. 定位 “熬夜脸终结者”(盯 “熬夜党” 细分人群);2. 成分故事化:主打 “极地修护成分”,拍纪录片展示在南极采集冰川雪绒花的过程;3. 营销:在小红书找 100 个 “熬夜打工人” 测评,晒 “用前暗沉、用后提亮” 的对比图 |
上线 1 年 GMV(商品交易总额)破 6 亿,成天猫护肤品黑马 |
|
原足袜子 |
1. 快速上新:每季度 300 款,覆盖细分场景(办公室防臭袜、运动吸汗袜、冬天加绒袜);2. 粉丝运营:建微信群,让粉丝投票选下季新款图案(比如 “小熊款” vs “条纹款”),中奖粉丝免费得袜子 |
年销售额 6000 万,复购率 35% |
|
某 AI 玩具厂商 |
1. 加情绪识别:玩具通过摄像头看孩子表情、听语气,判断 “开心 / 生气 / 难过”;2. 联动教育:孩子开心时玩 “数学小游戏”(“我们数一下积木有多少块呀?”),难过时讲安慰故事(“宝宝别难过,我们一起拼个小火车吧”) |
获字节跳动旗下投资,半年卖出 10 万台 |
1. 错位竞争:别往红海冲,找 “没人盯的小需求”
内容维度:比如知识付费赛道,大家都做 “职场提升”“考研考证”,你可以做 “退休规划”—— 教退休老人 “怎么打理养老金”(比如 “50 万养老金怎么存,既能保本又有收益”)、“退休后学摄影”(教用手机拍孙子、拍旅行照),这类需求竞争小。
形式创新:别只做 “线上课”,搞 “线上 + 线下”。比如做退休摄影课:线上发教学视频,线下每月组织一次 “公园摄影局”,老师带大家拍荷花、拍落叶,比纯线上课粘性高 10 倍。
2. 技术代差:用一个 “硬技能” 建壁垒(不用多复杂,比对手好一点就行)
比如大疆做无人机,核心不是 “飞得高”,而是 “飞控算法”—— 它的算法能让无人机在树林、高楼里稳定飞行(自动避障),就算手一抖,无人机也能自己调整回来。为了保持这个优势,大疆每年把 15% 的收入投研发(比同行多 5%-8%),小团队可以学:比如做 AI 玩具,就把 80% 精力砸 “情绪识别准确率”(比对手高 20%),让家长觉得 “这玩具真能懂孩子”。
3. 生态绑定:别单打独斗,跟产业链伙伴 “绑一起”
比如汽车行业,以前车企(比如比亚迪)单独找芯片厂买芯片、找软件公司买系统,各搞各的,效率低。现在聪明的车企会跟芯片厂(Tier2)、软件公司(Tier3)一起建 “协同生态”—— 芯片厂提前按软件公司的需求设计芯片,软件预装在芯片里,车企买芯片就能直接用系统,不用再自己调试。小团队也能这么干:比如做 AI 辅食工具,就跟母婴电商(比如蜜芽)绑定,工具里加 “辅食食材购买链接”,电商给你流量,你给电商带销量,双赢。
1. 定位测试:用 “最小产品” 试错(别一开始就做完整版)
比如你想做 “AI 退休摄影助手”,不用先开发 APP,2 周内做个小程序:功能只有 “上传照片 + AI 点评”(比如 “照片里孙子太暗了,下次拍照让孙子站在窗边”),找 50 个退休老人用,问他们 “愿不愿意花 99 块买全年点评服务”—— 如果 30% 以上的人说愿意,再往下做。
2. 资源聚焦:别贪多,70% 资源砸核心优势
比如你是做 AI 玩具的小公司,有 10 个人的团队:7 个人(70%)专注 “情绪识别功能”(优化准确率、降低成本),3 个人(30%)探索 “新场景”(比如能不能加 “老人陪聊” 功能)—— 别把 10 个人分散做 5 个功能,最后每个都做不好。
3. 动态监测:提前卡位新机会(别等大家都做了再动)
盯三个地方:
专利:每周看国家专利局的 “AI + 你的赛道” 专利(比如 “AI + 玩具”),如果发现某大厂申请了 “AI 玩具语音交互专利”,就避开这个方向,找别的缝隙;
顶会论文:每月看 AI 顶会(比如 NeurIPS、ICML)的论文,如果很多论文在讲 “AI 生成 3D 绘本”,就可以提前调研 “AI 儿童绘本工具”;
VC 投资:关注创投平台(比如 36 氪),如果最近很多 VC 投 “AI + 养老”,就想想 “养老里还有什么没被满足的需求”(比如 AI 陪老人打麻将)。
比如奶茶赛道红海,你做 “更好喝的奶茶” 很难赢,但你做 “中药奶茶”(加枸杞、桂圆、茯苓),盯 “养生人群”,就算味道不是最惊艳,也能靠 “不同” 突围 —— 拥挤赛道里,“细分场景的微小创新”(比如加一个小功能、盯一个小人群),比 “全面跟大厂竞争” 更容易成。
这适合您吗?有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?如果没有解决您的问题,需要商业策划、实操指导、投资融资,请加客服微信:yjd95588(发送999领取《实体店新媒体营销全集》)
普通人想逆袭成功,不知道怎么做,可以参照《可复制的财富自由之路》这门课程,按课程指导和专家团队陪跑,一步一步学习照做就可以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