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一听说 “十个创业九个败” 就打退堂鼓,但其实 “败” 的大多是没搞懂:创业不是赌运气,而是 “把大风险拆成小问题解决”—— 先验证需求不是 “自嗨”,再算清每笔账不烧钱,最后盯着现金流活下来,成功概率自然会上来。
下面 7 个策略,每个都带具体例子,新手也能照着做:
核心:用最小成本试错,看用户愿不愿意 “真掏钱”
别靠发问卷问 “你会不会买”,不如花 3 天做个 “简易版本” 测试:比如想做 “社区宠物美容”,不用先租店,搞个微信小商店,上架 “99 元上门美容预购”,看有没有人付定金;想做 “职场人午餐配送”,先在公司群里发消息 “明天送 10 份减脂餐,25 元一份,要的接龙付款”—— 能收到钱,才是真需求。
经典例子:Dropbox 早期没做任何软件,就拍了个 3 分钟视频,演示 “把文件拖进文件夹就能同步”,结果 7.5 万人留了邮箱说 “我要这个功能”,直接验证了需求,没浪费一分钱研发。
关键提醒:优先选 “刚需高频” 的事 —— 比如外卖配送(每天都要吃)、小区买菜(每周都要囤),别做 “锦上添花” 的事(比如 “高端红酒品鉴 APP”,普通人一年也用不上一次)。
核心:单笔交易要赚钱,别等 “以后再盈利”
先搞懂 “单位经济模型”:比如你卖一杯奶茶,收入 15 元,拉一个客户花了 3 元(发传单、美团推广),做一杯成本 5 元(原料 + 包装),那单笔能赚 7 元;再算 “客户一辈子能给你花多少钱(LTV)”—— 如果一个客户每周买 2 杯,喝 1 年,就是 104 杯 ×15 元 = 1560 元,而拉他只花了 3 元(CAC),LTV/CAC=520,远大于 3,这生意就健康。
落地工具:用 Excel 列 “前 100 个客户账单”—— 比如卖奶茶,记清楚:这 100 人里,20 人是美团来的(花了 60 元推广),30 人是老客介绍的(没花钱),50 人是门店路过的(没花钱),再算总原料成本多少,最后看 100 人赚了多少钱,要是亏了,赶紧调(比如换便宜的原料,或停掉美团里没效果的推广)。
多赚一笔的技巧:别靠单一收入 —— 比如做 SaaS 软件(企业用的管理工具),除了收年费,还能加 “定制咨询”(帮企业落地软件功能,收服务费);像 Peloton 动感单车,卖硬件赚一笔,再靠 “每月 39 美元的课程会员” 持续赚钱。
核心:永远别让公司 “明天就没钱发工资”
记住 “3 个月生死线”:比如你团队 5 人(核心成员别超过 5 人,人多花钱快),每月固定支出 8 万(工资 6 万 + 房租 2 万),那必须预留 24 万现金 —— 就算 3 个月没一个单子,也能撑过去。
低风险启动法:别一开始就 “All in 研发”,先做 “能快速赚钱的服务” 养产品。比如想做 “企业考勤软件”,别先砸钱开发 APP,先帮 10 家小公司做 “手工考勤代统计”,每月每家收 2000 元,赚着钱的同时,摸清企业需要什么功能(比如 “加班统计”“请假审批”),再慢慢开发软件 —— 这样不缺钱,也不会做出来没人要。
核心:用最便宜的工具搭 “简易版本”,听用户的话调整
别纠结 “APP 要做得多好看”,48 小时就能搭个 “最小可行版本(MVP)”:比如想做 “宝妈二手玩具交换平台”,用 Notion 建个页面,列上玩具清单、交换规则,拉 20 个宝妈进群试玩;想做 “职场人技能分享”,用 Airtable 做个 “课程预约表”,让用户填想学的内容 —— 先跑起来,再优化。
别瞎改,看数据:盯一个 “北极星指标”(比如 “用户 7 日留存率”)—— 如果上周 100 个用户里,7 天后还有 50 人在用,这周只剩 25 人,就赶紧问用户:“是不是觉得交换流程太麻烦?”“是不是找不到想要的玩具?”—— 数据跌超 20%,马上调方向,别硬扛。
核心:核心成员要 “互补”,用规则代替 “靠人管”
先凑齐 “铁三角”:产品(知道做什么)+ 技术(能做出来)+ 增长(能卖出去)—— 比如做跨境电商,创始人懂 “选品”(知道卖什么母婴用品好),合伙人懂 “建网站”(技术),另一个懂 “亚马逊推广”(增长),3 个人就能跑起来,多一个人都可能增加成本。
避免 “人走茶凉”:核心成员的股权分 4 年给,每年给 25%—— 比如有人拿了 10% 股权,干了半年就走,只能拿走 2.5%,避免 “早期拿股权、后期甩锅”。
少开会,多做事:每天 15 分钟站会,每人只说 3 件事:昨天干了啥、今天要干啥、卡在哪了(比如技术说 “昨天改了支付 bug,今天测物流接口,没卡住”);每周五用飞书 OKR 对齐目标(比如 “这周要让亚马逊广告 ROI 达到 2”),别开两小时会还没结论。
核心:巨头的红利,就是你的捷径
先抱 “大平台大腿”:比如做 “抖音小店代运营”,跟着抖音规则走 —— 抖音推 “短视频挂车”,就重点做短视频;推 “直播带货”,就练直播,不用自己建 APP、拉流量;做 “微信生态工具”(比如群打卡小程序),靠微信的流量起步,比自己做个独立 APP 容易 10 倍。
找巨头看不上的 “小角落”:比如大健康领域,巨头做 “全人群体检”,你就做 “程序员专项体检”—— 查颈椎、腰椎、视力,还加 “久坐健康建议”;比如外卖领域,巨头做 “全品类配送”,你就做 “校园内奶茶速送”(10 分钟到宿舍),针对性强,巨头抢不走。
核心:找 “精准客户在哪”,再让客户帮你拉新
别在 10 个渠道乱花钱,先盯 1 个 “高转化渠道”:比如做 B 端生意(帮企业做社保代缴),就盯 LinkedIn—— 加 HR 好友,发 “社保报错一次罚 5000,我们代报准确率 99.9%”,比在朋友圈乱发有效;做 C 端生意(儿童绘本租赁),就盯小红书 —— 发 “月薪 5000 也能让娃读 100 本绘本,租比买省 80%”,配绘本实拍,种草快。
让用户帮你拉新:设计 “裂变规则”—— 比如 Dropbox 用户邀请 1 个好友注册,就送 2GB 存储空间;做社区团购,用户邀请 1 个好友下单,就返 5 元红包,或者送一次免运费 —— 不用自己一直投广告,用户会帮你带新客。
失败是 “付费课”:比如有人做 “校园零食柜”,投了 10 个柜子亏了 5 万,但搞懂了 “学生更喜欢晚上买零食,柜子要放宿舍楼下不是教学楼”—— 后来改了位置,再投 5 个柜子就盈利了,这 5 万就是 “学用户习惯的学费”,不是白亏。
别把所有钱砸进去:首次创业,投入别超过自己资产的 30%—— 比如你攒了 30 万,最多投 9 万,就算亏了,还有 21 万能再试一次,别卖房卖车 “孤注一掷”。
“小而美” 比 “独角兽” 稳:比如小区门口的 “社区生鲜店”,每天流水 2 万,利润 3000,一年赚 100 多万;或者做 “企业团建策划”,只服务 100 家中小企业,每家每年付 5 万,年利润 300 万 —— 这些 “不烧钱、能赚钱” 的小公司,比烧 10 亿却不盈利的 “独角兽” 靠谱多了。
创业不是 “要颠覆行业”,而是 “帮用户解决小麻烦”:你不用琢磨 “怎么打败美团”,但可以琢磨 “帮外卖小哥多送 2 单,少跑 1 公里”;不用想 “怎么超越微信”,但可以做 “帮小区妈妈们快速拼团买菜”—— 把这些小麻烦解决好,用户愿意掏钱,公司能活下来,就是成功。那些活下来的创业者,都不是最会画大饼的,而是最务实的 “问题解决者”。
这适合您吗?有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?如果没有解决您的问题,需要商业策划、实操指导、投资融资,请加客服微信:yjd95588(发送999领取《实体店新媒体营销全集》)
普通人想逆袭成功,不知道怎么做,可以参照《可复制的财富自由之路》这门课程,按课程指导和专家团队陪跑,一步一步学习照做就可以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