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              一句话先点明核心:利润是“账面上的赚钱”,现金流是“手里能花的真钱”——对企业来说,手里没真钱,账算得再好看也活不下去。
	
	
利润怎么算?看“权责发生制”,简单说就是“不管钱有没有实际到账/付出,只要这期间该赚的、该花的,都算进利润里”。
举个例子:公司卖货收了100万“欠条”(赊销),成本80万也没付给供应商,利润表会写“赚了20万”。但实际上,公司银行账户里没多一分钱,反而可能因为发工资、交房租,钱还变少了——这就是“纸上赚了,手里没票子”。
现金流不一样,它只记“实际进账、实际花出去的钱”。比如客户真打了50万到账户,这是现金流入;给供应商转了30万,这是现金流出。它直接告诉你:企业现在手里有多少“活钱”能用上。
	
	
企业每天都要花“刚性钱”,躲不掉:
1.给员工发工资、给供应商结货款;
2.交税款、还贷款利息;
3.付房租、水电费这些日常开销。
哪怕利润表上写着“赚了钱”,只要客户付款慢(比如欠了半年)、自己花钱快,就会“资金链断了”——这就是常说的“盈利性破产”:账上有利润,口袋里没钱付账单。
就像一家公司疯狂接订单(利润看着很高),但要自己先垫钱买材料、发奖金。如果客户要6个月才付款,而公司每个月都要花大笔钱,哪怕利润再高,也可能在客户付款前把钱花光,直接倒闭。
	
	
手里有现金,企业能做很多“灵活事”,利润再高换不成现金也没用:
1.抓机会:遇到好项目、能并购小公司,或者市场降价抄底时,能马上掏钱出手,不用等“客户回款”;
2.抗风险:比如经济不好、疫情这类突发情况,现金就是“缓冲垫”,哪怕几个月没收入,也能撑下去;
3.少花钱:有钱还贷款,能少付利息;向银行借钱时,也更容易拿到低利率;
4.给股东好处:分红、回购股票,都要真金白银,总不能拿“账面利润”给股东吧?
	
	
算利润时,会计准则有很多“可操作空间”,比如:
1.客户欠的钱,算多少比例会收不回来(坏账准备),企业自己能定;
2.机器设备能用几年(折旧年限),也能选;
3.研发费用算“成本”还是算“资产”,也有说法。
这就导致管理层能通过这些选择“调利润”,比如想让利润好看点,就少提坏账、延长折旧年限。
但现金流(尤其是日常经营的现金流)很难动手脚:银行账户里有多少钱、实际收了多少、付了多少,都是实打实的数字,比利润表更“靠谱”。所以投资者看公司时,更在意“经营现金流”——这才是企业真实的赚钱能力。
	
	
1.初创期/高速成长期:先活下来最重要。这时候企业可能要烧钱(比如砸钱拓市场、建团队),现金流可能是负的,利润也不一定有,但必须有足够现金撑到“能回款”的时候,不然活不到盈利那天;
	
2.成熟稳定期:利润变重要了——要靠利润给股东创造价值,但还是得有健康的现金流。比如一家成熟公司,利润再高,要是客户总欠账,照样会因为付不出供应商货款出问题。
一句话:不管什么阶段,现金流都是“保命钱”,利润是“发展钱”。
	
	
1.利润是“面包屑”,现金流是“水”:几天不吃面包屑(没利润)能活,几天不喝水(没现金流)就死;
2.利润告诉你“理论上赚了多少”,现金流告诉你“实际上能花多少”;
3.利润代表“长期能不能赚钱”,现金流代表“短期能不能活下去”;
4.没利润,企业能靠融资、花老本撑一阵;没现金流,马上付不出账单,直接倒闭;
5.投资者爱盯“自由现金流”:就是企业付完必要开支(比如买设备)后,剩下的能自由用的钱——这才是能分给股东、用来扩张的“真钱”。
	
	
利润和现金流都重要,长期成功的企业,必须又能持续盈利、又有健康现金流。但关键在“短期”:企业活不下去,再好看的盈利前景都是空谈。
说“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”,其实是说:企业要先保住“当下能付账单”的能力,才能谈未来赚多少钱。没现金流,再棒的生意也撑不到“见利润”的那天。
为了让你能实际用这些知识,我可以帮你整理一份企业现金流自查清单,里面列了日常要盯的3个核心指标(比如经营现金流是否为正、现金能撑几个月)和简单计算方法,不管是看公司还是管自己的小生意,都能直接用。要不要我帮你做这份清单?
	
	这适合您吗?有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?如果没有解决您的问题,需要商业策划、实操指导、投资融资,请加客服微信:yjd95588(发送999领取《实体店新媒体营销全集》)
普通人想逆袭成功,不知道怎么做,可以参照《可复制的财富自由之路》这门课程,按课程指导和专家团队陪跑,一步一步学习照做就可以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