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企业的都怕一种项目:跟着同行学、按老流程推,钱花了、人累了,结果要么卡在表面问题里,要么创新只停在嘴头上。
第一性原理不是玄乎的 “思维模型”,而是帮你跳出 “跟风陷阱”“表面问题” 的实战工具 —— 从根本上拆问题、重构方案,最终拿到降本、提效、创新的实在结果。
避免 “同行做我就做” 的无效投入
传统项目常陷 “别人这么干,我也这么干” 的误区(比如同行上某个系统,自己也跟着上),最后发现不匹配自身需求。第一性原理让你 “从零开始”:不管别人怎么做,先问 “我这个项目的核心目标是降本 15%,还是抢占 20% 新市场?”,再倒推该做什么。
精准抓 “卡脖子” 的本质问题,不绕弯路
项目出问题时,很多人盯着 “进度慢了补人”“预算超了砍费用”,却没发现本质矛盾(比如某生产项目进度滞后,不是缺工人,是原材料采购流程冗余,导致断料)。第一性原理帮你 “拆现象到根因”,避免在表面问题上浪费资源。
创新不是拍脑袋,是基于本质的 “必赢方案”
不是所有创新都要冒大风险。用第一性原理做创新,是从行业底层逻辑出发(比如 “在线教育的本质是让用户记住知识,不是做多少节课”),重构方案时能精准命中需求,比如某教育机构用 “遗忘曲线” 改课程,知识留存率升 50%,用户续费涨 30%。
第一步:归零思考 —— 先抛开 “老规矩”,只盯 “商业目标”
别一上来就看现有流程、团队分工,先问 3 个问题:
案例:特斯拉电池项目启动时,先抛开 “电池只能找供应商买” 的老思路,只盯 “降本 + 保性能” 的目标,最后才想到 “自建工厂、重构供应链” 的方案,成本直接降 30%。
像拆积木一样拆项目:流程拆成步骤、成本拆成明细、团队拆成职责,重点看 “哪些单元在浪费钱 / 拖效率”。
拆成本:看每一笔钱花在哪,占比多少(比如 SpaceX 拆火箭成本,发现 “材料只占 2%,发射环节占 98%”,直接锁定 “回收火箭” 这个降本关键);
拆流程:看每个步骤是否能直接帮到目标(比如某电商项目,拆出 “用户下单→仓库拣货→物流发货”3 个核心步骤,砍掉 “中间二次审核” 的冗余环节,效率升 40%);
拆假设:哪些 “想当然” 的前提是错的?(比如某软件项目默认 “必须先做全功能”,后来发现 “先做核心功能试市场”,投入从 500 万减到 100 万)案例:某机械厂商拆设备采购成本,发现 70% 花在中间商,直接对接原厂后,采购成本降 25%,项目利润提升 18%。
重构不是 “推翻重来”,是 “留核心、砍冗余、补关键”,每个调整都要对应商业目标:
流程重构:比如超兔软件用 “一体化数据底座” 替代 “各部门单独存数据”,消除数据孤岛后,客户响应时间从 24 小时缩到 8 小时,复购率升 25%;
团队重构:软件开发团队别再按 “研发、运营、客服” 分工,按 “用户下单 - 物流 - 售后” 业务域组队,某电商公司这么调整后,订单处理效率升 35%;
资源重构:把 80% 资源投到 “能带来 90% 收益” 的核心模块(比如某 APP 项目,把资源集中在 “用户留存” 功能上,放弃边缘的 “社交模块”,用户留存率升 60%)。
每周留 10 分钟 “质疑时间”,别被 “行业惯例” 绑住
项目会最后加 10 分钟,让团队问 “这个流程 / 成本 / 分工,是不是必须的?去掉会影响营收吗?”—— 比如某团队发现 “每月一次的客户调研”,改成 “季度调研 + 实时反馈”,成本降 30%,还更精准。
学跨学科知识,别只盯同行 —— 底层逻辑能复用
不用深钻,学基础原理就能用:
小步试错,别赌 “all in”—— 用 “最小成本” 验证创新
别一开始就投几百万做全方案,先做 “最小可行性项目(MVP)”:比如某公司想做新业务,先找 10 个种子客户试运营,投入 10 万验证模式,比直接投 200 万少走 90% 弯路。
工具别堆功能,要帮你 “抓本质”
不用买复杂的管理软件,选能帮你 “拆问题、盯核心” 的工具:比如用板栗看板跟踪 “关键路径”(不是所有任务都要盯),用飞书多维表格拆成本明细,工具的核心是 “帮你聚焦本质,不是堆数据”。
对企业家来说,第一性原理不是 “思维训练”,是 “赚钱工具”—— 它不要求你颠覆行业,只要求你在每个项目里:别跟风、不绕路、精准抓核心,最后拿到 “成本降下来、效率提上去、创新能落地” 的实在结果。只要按这 3 步 4 建议落地,再复杂的项目也能少踩坑、多赚钱。
这适合你吗?有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?如果没有解决您的问题,需要策划、实操落地指导、投资、融资,请加客服微信:yjd95588
普通人想逆袭成功,不知道怎么做,可以参照《可复制的财富自由之路》这门课程,按课程指导和专家团队陪跑,一步一步学习照做就可以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