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续高温天气下健康养生需从作息、饮食、防暑等多方面综合调整,以下是具体建议:
夏季昼长夜短,可适当晚睡早起(如23:00前入睡,6:00起床),午间小睡15-30分钟补充精力。
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,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若必须外出需做好遮阳防护。
每日饮水1500-2000毫升,少量多次饮用,可搭配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。
绿豆汤、酸梅汤等传统饮品既能解暑又避免冷饮刺激肠胃。
多吃西瓜、黄瓜、苦瓜等富含水分的瓜果,每日蔬菜不少于500g。
增加鱼虾、蛋奶等优质蛋白,减少油腻辛辣食物。
室内温度建议26-28℃,睡眠时可调至27-28℃,避免冷风直吹。
每2-3小时开窗通风10-15分钟,防止空调病。
用湿毛巾敷额头、颈部大血管处,温水洗澡加速散热。
老年人/体弱者:空调温度需高于28℃,避免骤冷骤热。
户外工作者:每30分钟到阴凉处休息,穿透气浅色衣物。
高温养生核心在于“平衡”:补水但不过量,降温而不贪凉,作息灵活调整。若出现头晕、呕吐等中暑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
老年人高温天气养生需从防暑、饮食、作息等多方面综合调整,以下为具体建议:
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,尽量让老人待在阴凉处,外出需戴遮阳帽、穿浅色透气衣物。
室内温度建议26-28℃,避免冷风直吹,每隔4-6小时开窗通风。
老年人对口渴不敏感,需定时少量多次饮水,每日至少1500ml,可搭配淡盐水或绿豆汤补充电解质。
多吃西瓜、黄瓜、苦瓜等清热食物,避免生冷油腻;食欲差时可选择米汤、蛋羹等流质食物。
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、太极拳等温和运动,避免剧烈活动。
午睡15-30分钟缓解疲劳,但避免超过1小时影响夜间睡眠。
心脑血管防护:高温天易诱发血压波动,需密切监测,避免擅自停药。
中暑预警信号:头晕、恶心、少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。
核心原则:高温养生需兼顾防暑与个体差异,避免贪凉、暴晒和过度疲劳。